close

        「中國青年報」下屬《冰點》周刊被停刊,原因是冰點刊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的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中共當局認為「嚴重違背史實」。

        大陸究竟有硬漢挺身而出抗議,九十高齡的人民日報前社長胡績偉撰文「箝制輿論的新紀錄──聲援冰點周刊」指出,依中共黨章,查封冰點在程序上有違憲之嫌;如果禁令來自中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就是公然違憲。他說,中國憲法是先經中共中央批准後,才由全國人大討論、修改後通過,即使文革期間,毛澤東等領導人對憲法作出原則性修改時,仍然保留保證公民有言論出版自由權利的條文。冰點忽然遭到停刊,「不論是中共團中央、中宣部或黨中央,都是任意剝奪公民言論出版自由權的違憲行為。」

        勒令停刊是鎮壓的手段之一,目的是讓人民懼怕。香港人形容中共的作法很傳神,中共是慣用左手的政權,叫他不用左手很難。中共這種慣性其實源遠流長,例如老子主張「虛其心實其腹」就有愚民之意,當政者要求人民只要吃得飽就好了,別的不要亂想。江澤民也引用子產的話:「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中共是用猛烈的手段來治國。韓非子更懂得,通過製造恐怖和增加恐怖來強化權力的威懾力量,因此使人民「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什麼言論自由,人民不配!孟子的「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到法家手上,變成神聖化才可畏,可畏才有威。中共是這類思想的俘虜,讓人民畏懼,何足道哉,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統治之道。

        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曾提出這樣的問題:受人愛戴比令人畏懼更好,抑或相反?他的答案是「最好二者兼備。但是,二者必須擇其一、捨其一的抉擇時,那末,被人畏懼比為人所愛是安全得多的。」「人們冒犯一個自己所愛的人比冒犯一個自己畏懼的人較少顧忌。因為愛是靠恩義這條紐帶維繫的;然而由於人性的卑劣,在任何時候,只要對自己有利,人們便把這條紐帶一刀兩斷了。可是畏懼卻由於害怕受到絕不會放棄的懲罰而永遠維繫著,因而就難以失去其功效。」共產黨一向信奉「目的使手段正確」,因此,中共是馬基雅維利的實行者,寧願令人民畏懼。

        印度在被殖民統治時期的抗爭經驗值得注意,甘度發起第一次不合作運動後,尼赫魯說:在運動之前,印度人民的「主要心情就是恐懼,是一種普遍滲透的使人窒息的絞勒一般的恐懼。怕軍隊,怕警察,又怕廣佈各地的特務;怕官吏階級,怕那意味著鎮壓的法律,還怕監牢;怕地主的代理人,怕放債者,又怕經常待在門口的失業和挨餓。正是為了針對著這瀰漫一切的恐懼,甘地的鎮靜而堅決的口號響起了:『不要怕。‧‧‧』不合作運動鼓舞人人們毫無畏懼地堅持真理。於是,人民心頭上的一層恐懼的黑幕就這樣突然揭掉了。」這情景像老子說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不懼就是力量,英國政府從此再也無法輕易的統治印度。

        不懼的人民若堅持抗議政府的不公不義,可以和平的改革。南京大學出版社的「走向民主——英國第一次憲政改革」一書,談論1832年英國沒有用革命的方式爭取民主,結論是:「改革要取得成功,有兩個條件至關重要,一是人民堅持不懈的英勇鬥爭,連續不斷地給統治者施加強大壓力;二是統治階級能夠明智地退讓。」我認為,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擁有絕對權力的政權不可能自動去除腐化,甚且會鎮壓一切改革派。唯有人民形成草根性的團體,一波又一波給政權壓力,政權面對壓力才會改革。所以,不懼是人民爭取權利的起點。

        五四運動提出的兩個口號,德先生迄今仍未在中國落實,言論自由有漫長而艱辛的路要走。人民當明白,當政者會繼續鎮壓,但人民不懼即是力量。暴風雨終會歇止,時代的潮流一定擋不住。

――黃哲真 (本文原載於世界日報金山論壇200622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共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