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有個習慣,喜歡收集五十元硬幣,有次去咖啡店,找錢時她拿一千元的紙鈔,她的同伴泰明知她有幾枚五十元的,問她說:「你何不拿兩個五十元銅板來付?」她說:「我喜歡五十元的沉重感覺。」
有天,泰又背著他的包包出現,問鄄:「想換五十元硬幣嗎?」
鄄以為他包包太重了,想減輕重量,答應了,但回答說:「我今天沒帶錢出門。」
「那沒關係,換五百元好了。」
鄄的同伴阿織在旁聽到了,體貼的說:「我可以借你。」
鄄心想:我和泰的交情,已經幾十年了,憑我們的關係,比你更深厚。因此拒絕了織的好意,就接受了泰的硬幣。
過了兩天,鄄都不見阿泰的蹤影。
第三天,終於見到了,鄄從手機套的夾縫掏出五百元還泰,這是因為鄄嫌皮包太重,所以將錢夾在手機套子,臨時要用即可解決。
阿泰瞧在眼裡,他也看到鄄另有一張千元大鈔,就說:「這一千元要請客。」
「哪有這回事。」鄄笑著回答,
過了幾天,鄄和泰碰面了幾次,都沒提這事。
這次兩人又見面了,泰突然問鄄:「你上次換五百元,何時還我?」
鄄以為開玩笑,說:「已給你了。」
想不到泰嚴肅的說:「我不記得,你發誓。」
「別鬧了。」鄄仍帶笑意,
「你真的有還我?是還五張一百的,還是一張五百的?」
「那天還你一張五百的,我手機套只裝一、兩張而已,你當時看到另一張一千的,要我請客。」
「你發誓,為何我沒印象。」
「你沒印象,不代表我沒有還你。」鄄開始反擊,
「那你發誓好了。」
阿泰說了三次你發誓,鄄看他認真的樣子,發現他不是開玩笑。
「我不發誓。我還了,為何要發誓。你才要發誓,如果我還你了,你要怎樣。」
鄄氣憤的走了,她想:我以前借給他的錢,利息都超過五百。我請他的客,金額也遠在五百以上。這種事還要我發誓。
於是,鄄不理泰。泰也發現事情嚴重了,經常傳line給鄄,有好笑的圖片,暗示悔意與善意。
繼續冷戰,最後鄄心軟了,回傳說:「你道歉。」
泰只好在line上說:「我道―道―歉。」
「用說的才行。」
兩人僵持幾個月後,又恢復和好了,但心裡都有個結。
到底是一個人記憶不好,或一個人自尊心特強,總之,一場小風波在小地方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