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開始,灣區(BAY AREA)即進入螃蟹肥美的季節,這個時候我總會想起「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一定是最勇敢的人」這句話。實際上,觀光客來到舊金山看到這兒的螃蟹,不管勇敢與否,都會食指大動。這情景可能有點像香港人聞大閘蟹而色喜,或者誇張一點說,是一想起就垂涎欲滴。至少據我所知,老美若提到龍蝦一定想起緬因州,而想起螃蟹就非舊金山的莫屬了。
舊金山螃蟹的遠近馳名就在它的大。世界公認美國是地大物博的國家,可很多人也認為美國是地大「物大」的代名詞,例如小時候我家隔壁的阿雄,看到電影裡的鱷魚不知怎麼稱呼,就說那是「美國壁虎」,那時大家似乎都以為美國什麼東西都大。當我第一次到舊金山時,走到漁人碼頭(FISHERMAN'S WHARF)遠遠的看到路邊攤有一種奇大的鐵桶冒著蒸氣,等走近一看,原來是賣現煮的螃蟹,我不禁為這麼大的螃蟹而暗暗稱奇。隨意的再左右張望,發現附近許多遊客手上拿著小盒的蟹肉,津津有味的邊走邊吃,我「輸人不輸陣」也買一盒試試看,這一吃即迷上了,以後每年冬天就自動的買整隻的來大快朵頤。
舊金山的螃蟹有多大?假如看慣台灣螃蟹,可能以為頂多半斤重。遊客有興趣的話,到唐人街的海鮮市場逛一逛,可以很容易的買到重達兩磅以上的巨蟹。二磅是多重?即大約零點九公斤,也就是差不多一點五台斤。若想知道螃蟹的尺寸,可以想像兩隻男人的手掌加起來那般大,所以稱它是大螃蟹一點也不為過。這種螃蟹的殼是軟的,剝起來相當容易,一般人樂意享受一番,吃一隻即快飽了,吃兩隻則嫌多。
在舊金山住久了,慢慢知道螃蟹就產在舊金山灣(SAN FRANCISCO BAY)。有一天,我沿著漁人碼頭往金門大橋的方向走去,到了AQUATIC PARK附近,發現有一弧狀的防波堤,只見許多人正在垂釣,有些人擁有三、四根釣竿,卻久久不見魚兒上鉤。我注意到一位亞裔的老太婆只帶一根釣絲,連魚竿都沒有,一切因陋就簡,但她頻頻的收線,忙著將釣上來的魚裝進籃裡,讓那些有好裝備的人臉上掛不住。另外有些人看起來像「捕魚」的,而他們所用的「魚網」特別小,比籃球框大不了多少,仔細看是用直徑約半公尺的鐵圈掛上網子,「框」裡面裝幾塊雞肉,然後丟進海灣中。我好奇的等,看究竟會捕到什麼,約十餘分鐘後收網,網裡赫然有幾隻螃蟹,我這才知道螃蟹竟然這麼好抓。但更奇的是,業餘的漁夫紛紛將小螃蟹扔回海中,只留下大的。看人家打漁看累了,依著堤防遠眺左邊的金門大橋,細細品味這橋的優美比率。等玩夠了我往回走,在出口處或著正確的說是入口處,我看到一個剛進來時沒有注意到的告示牌,上面畫有圖形,教人如何區分螃蟹的種類,如何辨識公螃蟹與母螃蟹,並說明什麼螃蟹可以捕,什麼則不可以捕。例如母螃蟹絕對不能捕,公螃蟹則必須超過一定的大小才可以抓,至於如何丈量螃蟹的尺寸也有示範圖...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在舊金山吃不到蟹黃的原因,為什麼吃的都是公螃蟹,我也立刻明白那些捕蟹人為何會有「好生之德」,願將小螃蟹丟入海中,原來若不遵守這些規定要處以嚴厲的罰款。
以後每到舊金山灣邊倘佯,眼見港口清澈的海水如此迷人,實在佩服老美對天然環境的愛護,尤其在漁人碼頭幾乎聞不到漁港特有的魚腥味,我不禁感嘆台灣的港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此。更擔憂的是,我們似乎已習慣竭澤而魚的心態,對螃蟹大小通吃,而且公、母不分,似乎認為永遠有吃不完的海鮮。不僅如此,我們對海岸、河川也肆無忌憚的汙染,毫不吝惜這塊土地。如此長久繼續下去,台灣人想吃野螃蟹,想回味從前,想重溫舊夢,除了靠進口外,就必須老遠坐飛機到外國,例如來到舊金山。
――黃哲真(本文原載於世界日報副刊1994年3月12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