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三十日聯合報登出一篇奚密的〈看世界的方法〉,談具象詩如何「開向中文無垠的美麗世界」。所謂具象詩,也稱圖象詩,就是利用文字的排列來創造圖案(如任何幾何形狀)或摹擬實物(如蘋果或汽車)。文中舉了一篇陳黎一九九五年的〈戰爭交響曲〉為例,該詩以「兵、乒、乓、丘」四個字的詞群排列組合而成。兵指兩條腿的雄兵,乒乓是一條腿的傷兵,丘則是沒有腿的亡兵。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乓乓 乒乓乒乒 乒 乓 乒乒 乒乒 乓乓
乒乒 乓乒 乒 乓 乓 乒 乓 乒乒乓 乓 乓
乒乒 乓 乓乓 乒 乒 乓 乒 乓 乒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奚密解釋這詩是,第一節象徵雄糾糾氣昂昂的將士們,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充滿信心地向前線出發。第二節勾勒兵士們在戰場上搏鬥廝殺的慘象:佈陣全亂了,有的人缺了一隻臂膀,有的給炸斷了一條腿。第三節變成所有的兵都是沒有腿的亡兵。
我對詩的看法是,詩是語言藝術,語音及語調太重要了,可以說像音樂一般,必須唸出來體會語言的美。簡單的說,詩是較多聽覺藝術,而較少視覺藝術。所以,詩如果唸不出來,或唸出來索然無味,這種詩難以達到美的程度。
文字是抽象的音符,人們無法僅從樂譜去顯露其美麗,而需要演奏家(讀者)去演奏和詮釋它。因此,〈戰爭交響曲〉一旦去「演奏和詮釋」,恐怕慘不忍「聽」。高行健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鑑定是否好作品的最簡單方式是用朗誦:「好的文學作品是心靈的闡述,語言只是工具,最簡單的鑑定方式是將作品拿來朗誦,讀者閉起眼睛仔細聆聽,若能引起興趣有所共鳴,那就代表成功。」
當然,以詩的自由度而言,是可以容許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詩,但這種詩在現實上必須面臨跟漫畫競爭的困境。試想〈戰爭交響曲〉以四格或三格的漫畫表現出來,其效果一定比單純用文字來得佳。漫畫是直接訴諸於圖象,文字再怎麼像圖像,也只是拙劣的圖像。文字想用圖像來表現是文字的弱項,絕非強項,文字的想像力才是文字吸引人的地方。具象詩本質上是漫畫的另一種形式,寫具象詩等於用文字畫漫畫。假如一個好作品讀者要閉起眼睛仔細聆聽,不管是聽真正的語音語調或內心暗自的發聲,具象詩如何禁得起這種層次的考驗?總之,企圖將詩從語言的藝術轉化為視覺藝術,反而讓詩喪失其美感。
雖然我認為文字的造型不能取代文字的聲音,但從文字遊戲的技巧來說,這首〈戰爭交響曲〉仍有改進之處。奚密認為這詩表現「隊伍從整齊雄壯到凌亂殘破,到煙消雲散。詩人再現戰爭的完整過程。」我覺得還有兩個字可以具象的顯現「戰爭的完整過程」,即描述沒頭的傷兵――「只」,及亡兵的墓碑――「且」。這樣的話這首詩可能更完備: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乓乓 乒乓乒乒 乒 乓 乒乒 乒乒 乓乓
乒乒 乓乒 乒 乓 乓 乒 乓 乒乒乓 乓 乓
乒乒 乓 乓乓 乒 乒 乓 乒 乓 乒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
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只丘
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
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
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
將這首詩修改過了以後,我再看一眼,暗地驚呼:這算一首詩嗎?
──黃哲真 20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