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最後一代內地人「欠台灣,很多」〉,我覺得「內地」的說法太殖民味。

        台灣人可以去請教父母或祖父母或曾組父母,他們曾是日治時代的子民,當時稱日本為「內地」,稱台灣是「本島」。

        所謂「最後一代內地人」,對我而言,真是莫名其妙。他們是「外省人」,或是「第一代本省人」,絕不是內地人。假如大陸是內地,台灣算什麼,是不是「見外」了?

        台灣曾自稱要建立新中原,自認中華文化傳承得比大陸還要正統,意思是台灣為中國文化的中心。從某種意義來說,古典中國文化台灣確實保留得比大陸好得多。台灣人看不起大陸人,其中一個因素是,大陸破壞了文化傳統,將人際關係從溫和敦厚變成豎眉冷對。況且中國一向是文化中心論,現在竟然認為大陸是內地,台灣豈不是自居為夷狄?台灣也是中國啊,哪有內地、外地之分?

        台灣是人口流動的土地,絕對不會有最後一代的事情發生,新一代外省人,就是今天所稱的「大陸妹」、「阿六仔」。「阿六仔」,系從「阿陸仔」轉音而來。

        台灣確實有認同問題,昨天公佈民調,居然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自認是台灣人,而不認自己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憲法什麼時候變成台灣國憲法了?另一方面,自大過頭,又自卑不已,居然有「內地人」的名詞出現。

──黃哲真 2009529

 

最後一代內地人「欠台灣,很多」

聯合報╱舊金山記者劉開平 2009.05.29

六年前,專欄作家信懷南在「世界周刊」一篇文章「最後一代的內地人」,催生了一個新「族群」:最後一代內地人。

「最後一代內地人」這一新的族群,他們的人生軌跡是:大陸或香港出生、台灣念大學、留美深造並在美生活數十年。

信懷南說,討論「最後一代內地人」,是「想為我們那代人在走過的青苔上留一點腳印」。

信懷南表示,「最後一代內地人」定義,是文化和理念的認知,而非族群和年齡的區別。

「最後一代內地人」在美國生活了數十年,真正了解甚麼是民主、自由、人權等重要的觀念,也有深厚的中文根底;他們又是「三明治」一代,對父母生養死葬盡孝道,同時也把最好的給了下一代,但是並不期望小孩反哺。

談到認同,信懷南說,「一點都沒有認同問題」:中國是與「最後一代內地人」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台灣是有養育之恩的「母親」、美國是有著法律責任和義務關係的「配偶」,「欠台灣很多,愛台灣多於愛中國」。

「最後一代內地人」對台灣的建言是,台灣領導人要拿出勇氣和魄力,做對的事情,對歷史負責。

信懷南提出「最後一代內地人」後,應者雲從,他因此成立了「群德基金會」,由認同「最後一代內地人」的讀者捐款,透過監察院長王建煊創辦的愛基會,在大陸貧窮地興建學校。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最後一代內地人」,是特殊歷史之下的產物。信懷南說,「我們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內地 台灣 大陸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