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0.jpg  

        從唐朝的試律開始,一直到明、清的八股文考試,談起作文,中國人就講究「起承轉合」。

        但是什麼是起承轉合?尤其什麼是承,什麼是轉?到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說清楚了。起承轉合原來使用在八股文中的主體「四比八股」中,也就是說,第一比「起比」,就是起;第二比「中比」,則是承;第三比「後比」是轉;最後第四比「束比」是合。每一比有兩股,四比即有八股。股大約等於現在的段。根據明朝探花王鏊的〈學而不思則罔〉可以知道,起比是將破題的意思抄一遍;中比則是舉例論證法;後比對照起比,是正面論證法的引申;束比對照中比,也是正面論證法的引申。這四比如果跟現代美式作文相比,不過是美式作文發展段的一些技巧而已,單憑八股區區幾句如何充分論證一個主題?而且八股文尚包括「破題」、「承題」、「起講」、「結語」,這些繁複的寫法有必要嗎?從八股文的結構來看,「起承轉合」只是文章的一部分而已。如今把它當作泛指文章的作法,豈不以偏蓋全?

        清朝末年廢除科舉考試,逐漸引入歐美的文學觀念,中國人開始脫離起承轉合的作文方式,尤其不再受四書五經的思想束縛,可是起承轉合的陰影仍然殘存在一般人心中。

        起承轉合最大的問題是思想混亂,例如一般認為顧炎武的〈廉恥〉是好文章,可是細讀後會發現,題目雖然是〈廉恥〉,通篇卻幾乎都在談無恥,廉的部分很少。文章內容既然限定在「廉恥」內,若只談無恥,就是犯了相關性 (Unity)原則的錯誤。美式作文認為文章主題的功用是統一整篇文章,接下來的發展段都必須聽從主題的指揮,不能獨自行動,這叫相關性 (Unity)

        近來基測作文考試公佈的滿分作品,可以看出學生寫的文章幾乎都無法用起承轉合來解釋,反倒符合美式作文要求的三大段原則,即用介紹段、發展段和結論段來寫作。

        介紹段是用來介紹文章的主題(thesis statement),所謂文章主題,即作者主要想說什麼。一般來說,題目的範圍較廣,介紹段須在這個範圍內決定自己的主題,例如題目是:《夏天最棒的享受》,主題可以寫吃冰、吹冷氣、去游泳等。美式作文認為主題選一個就夠了,不要選了吃冰,又選去游泳。中國學生的困擾是,往往分不出「夏天最棒的享受」與「吃冰是我夏天最棒的享受」的不同,前者是題目,後者才是文章主題。

        發展段是文章的正文(body),用來說明主題的各個方面,發展段的每一段都必須服從主題,不能獨自行動,這就是上述的相關性 (Unity)原則。發展段一般要寫三段以上。說理清楚的論文,發展段有上百段不足為奇。八股文受形式的限制,無法做到這一點。再看〈廉恥〉一文,第二段談恥或無恥,第三段談「棄禮義,捐廉恥」,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廉恥」,為何其他段落卻談及「禮義」?由此可知,又犯了相關性 (Unity)原則的錯誤。

        結論段即結尾,結束說明主題,一段即可完成。〈廉恥〉一文最後一段談的是,士大夫以「鮮卑語及彈琵琶」教兒子是無恥,這種舉例應該在發展段好好申論,怎能做結論?不管怎樣,學外國語和音樂都跟「廉」無關。問題來了,文章主題是廉恥,結尾怎麼可以獨獨談恥?這又嚴重的違反了文章立意原則,即不把主題當一回事,我行我素,頭、身、尾分家。

        以上是以最受遵從的起承轉合的美文〈廉恥〉為例,用美式作文剖析,即可知道中國文章的缺點。

        美式作文的特點是邏輯清晰、每段的功能合理,可以說是現代寫作的標準模式。欲與世界接軌,想要符合國際潮流,就別再管什麼中國古代的起承轉合了,只要直接了解美式作文就夠了。

――黃哲真 2010/1/14

廉恥  顧炎武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能吾愧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作文 八股文 unity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