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北京暫時會對馬繼續讓步,大局為重,因為三通是無形間促進統一的法寶。

        但是中共不會無限制讓步,到了適當時間,會出一些「民族立場」的問題來考驗馬,如果過不了關,馬就有苦頭吃。

        在這之前,中共兩害相權,寧願忍受馬的柔性兩國論,因為民進黨上台,中共即被迫要不要選擇強硬的手段。

        中共對「勢」的了解非常內行,當台灣的經濟完全仰賴大陸時,台灣不得不降低對美國的依賴,這是釜底抽薪的計策。

──黃哲真 200852

 

兩岸發展出現陰影

著因「胡蕭會」所帶來的兩岸樂觀氛圍,卻因馬英九起用陳水扁政府的前國家安全諮詢委員以及台聯前立委賴幸媛而出現陰影。北京對賴幸媛並不陌生,有些大陸學者和她接觸過後,皆認為她對中國大陸有敵意,而且台獨傾向特別強烈。在北京對兩岸關係的改善有著期待之際,馬英九下此一著棋,的確是兩岸關係的一顆震撼彈。同時,也驚醒了一些對馬存有好感的大陸人士。
胡錦濤在博鰲給足了蕭萬長面子,也就是給馬英九面子,並對台北新當局釋出不小的善意。而如今馬的動作宛如倒打胡一把,使剛吹起的春風忽然變冷風,埋下了不可測的變數。目前,馬讓賴掌陸委會已被北京視為係一種非善意的舉動。

貿易失衡將成爭議
連戰訪北京,6月吳伯雄也傳要來,皆想借助國共平台,推動早日實現兩岸包機直航和大陸觀光客赴台(如74日)。然從馬有意和國民黨保持一定距離,而且重用深綠人士,馬蕭在大選中向選民開出的兩岸經濟支票能否如期兌現,難度已經增高,因為北京在此情況下,不可能依台北所要的東西來協商,他也會有所要求。
今天,兩岸經貿的客觀形勢,由於大陸實力的壯大,已不是台灣說了算。博鰲論壇後,北京特別強調兩岸經貿發展,應重「雙向性」。目前,台灣對大陸資金、人才、技術、產品都加以限制,若台灣不開放或開放有限,怎麼去實現「互利雙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兩會上,溫家寶也提到此一問題。他表示台灣去年自大陸賺取六百多億美元貿易順差,又諸多限制大陸產品進台,係一種失衡狀況。雖然溫說大陸可以自我犧牲,不過,犧牲恐怕不會是無限的。故台灣面對大陸的要求,能開放多大多廣,將會是一個爭議。
台北新當局的大陸政策係「先經濟後政治」,也就是說在經濟上要突破,政治上則保持現狀。然而北京不可能經濟上給台灣所要的活水,政治上卻毫無所得。還有在兩岸經貿交流互動中,都不會碰到政治性議題而引發對抗,那也是不切實際。例如,今年5月中旬,台北要用什麼名義、身分、目的去參與WHA大會,而北京又會採取何種因應方法,都存有潛在衝突因素。接著今年9月,新當局對參加聯合國問題,是要採取不作為還是有所為措施?若要有作為,那要如何因應來自內部與對岸的壓力?這些問題能保證不會影響到兩岸經貿交流進展?

如何談判結束敵對
馬英九當選後,馬上表態要訪美,華府雖以沒有先例而擱置,但卻感到窩心。美國防部官員已表示在馬英九時代美台要強化軍事交流,要賣給台灣60F-16戰機以及6艘潛艇等等。北京軍方十分關注此事。現在,兩岸都表示願意坐下來談判結束敵對狀態,如果台灣繼續向美採購龐大軍備,而且在軍事安全上深化聯繫,那兩岸和平協議要怎麼談?馬英九曾要求北京撤除沿海飛彈,在此情況下中共怎麼撤?美國圍堵中國之心未死,台灣在中美兩強之間如何維持等距路線,正開始要考驗馬政府的智慧。要知,事關安全問題就是政治議題。或許短時期內可不碰,但終究還是要面對它,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永久和平。

作者為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

陳毓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