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英九在六四事件廿二周年紀念這天,發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包容並珍惜異議分子的社會價值」。我覺得很突兀。

        他說:「在紀念『六四』的今天,我們深切期望大陸當局能勇於推動政治改革,促進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發展。而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寬容對待異議分子。」 馬總統強調,「六四」事件遲遲未能平反,劉曉波、艾未未等人又因言論遭到拘禁,這些都變成大陸融入國際社會、成為新興領導者的主要障礙。他希望大陸早日釋放劉曉波、艾未未等人,「這不僅可提升大陸的國際形象,更有助於拉近兩岸的心理距離」。

        我特別注意他提及殷海光,他說:「今天是六四,特別值得我們懷念曾經為了追求民主而勇敢付出代價的人們」。總統首先提及已故台大教授殷海光,稱許他是台灣民主的先行者,因為堅持民主理念,強烈批判一九六年代台灣的威權統治,卻遭軟禁,乃至在憂憤中以五十歲的英年早逝,但他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評論,卻替台灣社會播下了民主種子。」

        他又說:「如果當時政府能夠傾聽他的意見,那麼台灣社會的進步發展,不就能少走許多冤枉路嗎?」「何其幸運的是,當年如殷海光、雷震,以及許多台灣民主鬥士對自由民主的主張,目前都已經實現了。兩年來,我曾在不同場合親自向殷師母與雷震先生的家屬,表達政府深摰的歉意。」

        馬英九如此推崇殷海光,確實讓許多不知殷海光為何人的國人重新認識了思想家殷海光。但我不禁要問:一九六年代台灣的威權統治是誰?誰軟禁了殷海光?誰讓殷海光在憂憤中早逝?

        迫害殷海光的不是蔣介石父子嗎?尤其當時的情報頭子蔣經國是主其事者。

        所以看待殷海光,還必須觀看馬英九如何對待迫害者,也就是他如何對待蔣經國。不能一方面說殷海光很偉大,另一方面又說蔣經國也很偉大。譴責中共對劉曉波、艾未未等人的不對,也該譴責蔣經國的行徑就正像今天大陸的統治者。

        馬英九怎樣「鄙視」蔣經國?根據報導,他在2008425日清明節當天,馬英九前往兩蔣陵寢,拜謁昔日的老長官蔣經國。「馬英九在拜謁過程中,眼眶泛紅,離去時拿出手帕頻頻拭淚。島內分析人士指出,自蔣經國1988年病逝後,馬英九每年都去謁陵,每次都飽含深情,因為蔣經國對馬英九有知遇之恩,馬英九對蔣經國崇拜有加,兩人已突破了上下級關係,『有一種別樣的父子情』。」由此可知,馬英九一方面罵中共不推動政治改革,不寬容對待異議分子,可是對台灣以前「不推動政治改革,不寬容對待異議分子」的統治者,他卻又如此飽含深情,如此崇拜有加,這不矛盾嗎?

    「新約」哥林多後書說得好:「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撒旦) 有什麼相合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馬英九何止想藍綠通吃,他還把殷海光和蔣經國同負一軛,義和不義相交,光明和黑暗相通,假如大部份台灣人對此不以為異,這表示台灣人真的好騙。

--黃哲真 2011/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