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如果我的大道得不到弘揚,那我就坐船出海。(原文出自《論語》: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漢書》、《後漢書》都認為孔子出海的目的地就是朝鮮。

        他看中的是箕子及其後人在朝鮮實行的「仁政」和「先王之道」。再說,孔子祖上是宋國的貴族,也就是紂王的哥哥微仲衍的子孫,與朝鮮先王箕子一樣,都屬於殷商王室後裔,真要去朝鮮也算是投親靠友。

        可惜,孔子也只是說說而已,他還是捨不得中華大地,畢生致力於在中國傳播思想、發展教育。據說現在有人考證「孔子是韓國人」,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不過倒是可以說「孔子曾經想過要做韓國人」。

――《不可不知的朝鮮史》,楊益  鄭嘉偉著

 

James的感想:

一、韓國是界於中國、俄國、日本之間受盡鳥氣的國家,自古以來至少受中國、日本的侵略之苦,更是不得不作為中國的藩屬,國王不能稱皇帝。由於長期周旋於強國之間,韓國的自卑與自傲因此兼而有之。於是當自己有天站起來以後,各種怪論出現了,就吃吃中國的豆腐,例如韓國人稱「孔子是韓國人」,就是其中之一。

二、高中讀《論語》讀到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當時沒有人產生懷疑,到底孔子坐船出海要去哪裡?總不能一直漂流在海上吧。看了楊益  鄭嘉偉的文章,原來古籍《漢書》、《後漢書》早就認為孔子出海的目的地就是朝鮮。

三、孔子想到朝鮮的原因是,商紂王的叔叔箕子東出朝鮮,為了一改紂王因殘暴而亡國,反其道而行特別講道義,也就是以後孔子所說的「仁政」和「先王之道」。所以孔子想去朝鮮。

四、另外,孔子與韓國箕子的後代有親戚關係。殷商的「仁人志士三巨頭」:微子、比干、箕子。紂王的哥哥微子看不慣弟弟的暴行,就跑去投奔了西周。紂王的叔叔比干因為多次勸諫紂王,最後被剖腹殺害。另一個叔叔箕子,不想像比干一般玩命,也不想投奔敵國西周,就裝瘋賣傻,紂王沒有被騙過,把箕子關起來。等周武王打進商朝首都朝歌城,滅了商紂王,微子被封到商丘,當了宋國的國君;箕子則被釋放,他不願做仇人周朝的臣屬,決定去海外開創自己的王道樂土。周武王讓他走,正式冊封箕子為朝鮮的君主,並且申明,這位朝鮮國君,不算是周朝的直屬臣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貴族,也就是殷商的後裔,所以跟箕子朝鮮的後人有親戚關係。

五、所以,孔子說乘桴浮於海,是想去韓國。至於是不是想當韓國人,恐怕還需進一步的證據。

――黃哲真 2013/3/2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朝鮮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