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慶祝自己八十歲生日的研討會上,對國內中小學教育表示意見,根據十一月十二日的報載:「揚振寧指出,台灣的中小學教育做了很多訓練,課外補習很多,學生很會考試、做習題,這種教育方式固然有好處,但太過了就會有壞處;因為花太多時間訓練,孩子沒有時間思考,有時候就會出現『不會自由發揮想像力』的毛病。」

由於中國人重功利的思想使然,凡事追求可以看到的成績,因此即使表面上非常重視讀書,追根究底其實是非常重視分數。分數等同於讀書嗎?中國人難以忍受「努力讀書卻看不到成績」的這種結果,因此整個教育變成訓練考試、訓練做習題的苦差事。所謂自由發揮想像力,是考試難以測量的,一般認為不那麼重要,或者認為這是學者才需要的品質。我家小孩只要成績好就行。

如果從歷史上來看,因為專制政府的禁錮思想,歷代都只尊崇儒家思想,考試只考儒家的六經,若有人敢「自由發揮想像力」,恐怕要名落孫山。更嚴重的是,讀其他「雜書」,會被認為是異端、嚴重的將構成思想犯,這種人是不受歡迎的,有的要被砍頭。因此,中國人為了自保,為了功名,寧願照本宣科,不願懷疑,不願單獨的去追求真理。

從專制王朝進入革命的現代史,思想的慣勢仍然延續下來。海峽這一岸獨尊三民主義,以意識形態來管理社會,不准其他思想跟它競爭。簡單的說就是,台灣竉罩在一元的權威思想之下。於是有人諷刺台灣是文化沙漠。對岸那邊更不用說了,共產主義獨霸,馬列毛的思想更富理想性,肅殺之氣也更重,根本不允許有自由思考的餘地,造成萬馬齊諳的可憐狀況。

這種一元的思想不改,教改就變成學生更重的負擔。以建構式數學來說,這本來只是學習數學的方法之一,原意想讓學生多思考,而不致成為解題機器。但決策者由於一元思考作祟,要求學校只教建構式數學。老師方面,當然不敢違背上頭的政策。建構式數學並非建構到底,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訓練學生更靈巧的運算,而不是停留在笨拙的方法。習慣服從權威的習性又阻礙了大家創新的精神,決策者以為找到了數學的萬靈丹,緊守不放,即使知道老師與學生陷入一團混亂,也不願承認有問題。執行層面的校長、老師更是寧願遵守上面的意旨,也不要被指責不照課本教學。這種現象使得有良心的老師不安,因為一元思考的結果是獨斷、不協商、不授權,教改依然是由上而下的束縛,說鬆綁卻越綁越多,結果讓老師繼續荒謬的教學,無法補救。這也是九二八大遊行老師指責的事項之一。

現在教改一塌糊塗,家長無力回天,回應之道是用更多的補習、更多的做習題來補救。以前的教育是缺乏想像力,但課本固定;現在的教育仍然是缺乏想像力,可是課本太多。想想看,補習教育提供的是什麼?難道不是更多的訓練,連訓練都來不及了,小孩子怎會有時間思考?

怎麼辦?家長怎麼自力救濟?敢不向學校一面倒,敢不依賴補習班嗎?也就是說,家長不顧學校的成績,把學校的那一套當成配角,願在家儘可能陪小孩讀書,引導他們成為會思考的下一代。即使能這樣,有幾個家長能教自己的小孩?有多少科目連家長也不懂?弱勢家庭的父母更不必說了,除了依賴學校,還能怎樣?照目前的情景發展下去,台灣學生不會自由發揮想像力是正常的,想要造就大師難上加難。

--黃哲真  200212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改 思考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