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台灣吹進港風,商業界開始迷信「八」,許多人選號碼非八不爽,於是汽車號碼、電話號碼等數字,凡是越多八的,能連成一串的最好,「八八八八」成為吉利數字,在市場上變成搶手貨,價格因此猛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據說粵語八與「發」音相同,發者發財也,發發發發,一路發,誰不喜歡?財迷心竅者雖然還沒發到財,只要有發的感覺,即使是號碼心裡也痛快,八就這樣一飛沖天。可是,我聽來聽去,八還是八,八發顯然有別,怎麼也沒法混同。而且八來八去的,如果兩個八連在一起,倒像「爸爸」「爸爸」,這種「爸爸爸爸」的號碼若由擁有者唸出來,實在像極了自己一再的喊他人為父親。

港風經過一陣子逐漸淡化,可是代之而起的卻是本土的「夢囈」聲。今年我暑假回台,無意中看到一家畫廊的廣告,吃了一驚。這家畫廊在「藝術品收藏要訣」中說,買畫須一有緣、二實用、三吉利、四價值。其中所謂的吉利,下面的解釋是:「有些畫帶給您風水或事業上吉祥的象徵。如瀑布、吉祥花卉等。花與『發』音同,掛在辦公室,給您事業上發達之吉兆。」我看出這顯然是八字的改頭換面,八借「花」屍而還魂。而且原來買畫居然還跟風水有關,花可以帶來發達,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可是我依然覺得花發不同音,台灣國語固然沒有北京話的標準,但還不至於糟到ㄏㄈ不分呀,為什麼有人會說花與發音同?如果勉強承認花發同音,這個花為什麼是發達或發財的發,不是花錢的花?設想辦公室老花呀花的,是不是反而會更漏財?再退一步,假如掛個花畫就能有「發達」之吉兆(其實說發達是故意含蓄,真正的用意是發財),這跟前一陣子辦公室流行擺金魚缸,表示風生水起能大大的興旺,有何不同?我贊成辦公室或房間應該掛畫,掛畫買畫可以有千百種理由,欣賞美也罷,贊助藝術也罷,崇拜某個藝術家也罷,美化環境也罷,擺闊也罷,甚至為了投資理財也好,或者只是喜歡,而喜歡不需要理由,這些都是很好的買畫理由,唯獨用花與發音同,因此可以發達或發財做為理由,會使畫蒙羞,會使藝術品淪落!因為這樣做,無異把畫與金魚缸等同,都當成迷信的道具。

中國這種對「名」的離奇觀念,相信它的聲音有魔術般的力量,已有相當深厚的傳統。其實「同音」的迷信,可以換成另外的花樣來玩,比如因為厭惡某些字,心理上產生忌諱,忌諱的結果可能連這個無辜的名或人都要倒楣。例如清朝的王國鈞,他「考試成績很好,正要被派個官兒做,可是被西太后見到了他的名字,不見到不要緊,一見到太后就氣起來,太后說『王國鈞』三個字的音,正好是『亡國君』,是指亡國的皇帝,這種人,這種名字,還能要他做官嗎?」你說王國鈞倒不倒楣,他的爸爸要不要陪著一頭撞死,但真正的問題,難道不是慈禧莫名其妙嗎?另一個例子是,有人說楊森將軍「在他的潛意識中,對狗有所忌諱」。這個忌諱的原因很可笑,因為「他小字子惠」,當「他駐防川東萬縣時,常微服出巡,有一天走到一個地方,正好有一頭小羊被狗追咬,情況非常危急,有人大聲叫喚:『羊子(四川話通常叫小羊為羊子)會快被狗咬死,要完蛋了!』『羊子會』與『楊子惠』同音,他聽來心中一怔,感到怪不舒服,從此對狗很忌諱」。這個故事若是真的,不知這位以娶很多太太聞名的四川軍閥,他的眾太太中有沒有肖狗的?他避不避諱?

假如我們嘲笑以前的慈禧胡來、楊森荒謬,但到了二十世紀的尾聲,我們仍然相信「八」會帶來發財,「花」也會帶來發達,這不都是同樣的思想模式嗎?以新時代的尖兵自命的人,是否已將這些殘存的愚昧觀念徹底清除了。我們在追求更祥和、更合理的新世界中,這些觀念會不會讓我們把血汗錢花在怪誕的地方,給自己疑神疑鬼的藉口,造成別人的困擾或受害,甚至無意中助長了社會迷信風氣的瀰漫。這個不管叫「同音」或「諧音」的玩意兒,本來只是玩笑,如果將它當真了,那我們的觀念顯然仍存留在中世紀的黑暗時期。這樣我們還好意思指責台灣的各種亂象嗎?亂源豈不在自己的腦海中?

──黃哲真(本文原載於自由副刊19941126)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同音
    全站熱搜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