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佛的朋友不僅信仰誠篤,而且熱心公益,熟識他的人就叫他「居士」。居士為人心直口快,凡是他認為不對的事,會直接勸朋友改善。他最常掛在口邊的話是「大慈大悲」。依照他的解釋,所謂大慈大悲,就是「無緣同體」,也就是願意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受苦一般來承擔。因此他喜歡多管閒事,救別人的苦難。

有一次他去朋友家,發現這位朋友吸菸吸得很厲害,他認為吸菸有害健康,忍不住勸人家要戒煙。想不到這位朋友說:「吸菸是我的嗜好,人總要有幾件快意的事來做,否則人生無趣。沒有菸吸,對我來說,生活變成沒有意義。」他知道再勸下去,勢必兩人「歹面相看」,只好收兵。

過了一年,他聽說這位朋友肺癌住院,即買了幾盒營養食品去看他。見了面看到朋友變成皮包骨,想起上次他不聽勸,以致落到今天這種地步,不禁有些唏噓。他再問他朋友是否還要吸菸,這次朋友不敢「鐵齒」了,說:「開玩笑,我難道不要命了,現在一根菸都不碰!」居士說:「可是去年你說,不吸菸,人生無趣。」這位朋友聽了不太好意思,窘在一邊,深為以前的固執不化後悔。

這個故事給居士帶來信心,因此他屢屢看人吸菸就忍不住動口勸說。他覺得行善的感覺真好,其實還帶有一份自得的驕傲。就這樣,不管人家吸菸與否,很多人經常會聽到他講這個故事。

又有一次他碰到一個不吸菸的朋友,炫耀的再談了一遍他的事蹟,想不到這位朋友說:「我知道你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你這種發善心勸人戒掉惡習的行為很讓我感動。只是,我不知道你在家裡是否燒香拜拜?」

居士雖然有些訝異,仍然點頭,說在家常點香拜佛。

    這位隱隱帶著一股銳利之氣的朋友接著說:「據我所知,曾有醫學研究統計,說燒香的人因為經常吸入煙氣,所以得鼻咽癌或肺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大很多。假如燒香有害健康,你還要繼續嗎?」

居士基於信仰的理由,連忙辯稱燒香是一種與神明溝通的方式,他從儀式中得到內心的力量,因此絕不能廢棄這種大家遵行已久的習慣。

朋友笑著說:「我雖然不是佛教徒,但我知道燒香的前身。印度當時是用鮮花及香粉散落在佛塔,慢慢的演變成現在的香。姑且不論燒香是否符合佛祖的原意,你知道現在的香和以前我們小時候聞慣的香不一樣嗎?這個時代那股濃烈、野豔的化學香味,恐怕佛陀都被燻得頭痛不已,用這種香想跟神明溝通,佛陀一定大大的反對。」

他又繼續說:「學佛,就是想學當一個覺悟的人,因為佛的原意是『覺者』,也就是要做一個有智慧而覺悟的人。佛教有個故事,說當年一位門徒想獻上鮮花給釋迦牟尼,釋迦卻三次要他『放下』,這位門徒依照指示放下了鮮花,第二次也放下了合掌的雙手,可是不知道第三次還要放下什麼。最後他才醒悟,原來包括求道的心都要放下。由此可知,佛陀生前連鮮花、手勢、求道心都看得開,信眾竟在他死後幾千年還相信必須給他燒香,這種「覺悟」不是有點邪門嗎?總之,我覺得你繼續要燒香的理由,跟你那個原來拚命要吸菸的朋友一樣,都是一種沒有智慧的堅持。將來你一定會發現有人因燒香太多而得了癌症,你的『無緣同體』的理論要不要先想到自己?」

――黃哲真(本文原載於台灣時報1997年2月17日副刊)

arrow
arrow

    Ja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